首页 | 科学研究 | 临床试验
儿童生长发育专业
专业负责人:刘倩琦
PI:刘倩琦、陈梦莹
一、学科概况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于2008年4月2日开始独立运行,是江苏省科教强卫创新团队、江苏省妇幼保健重点学科、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实践教学基地、医学营养减重教学基地、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委员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委员单位。儿童保健科已成为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国内知名、江苏省内领先的儿童保健中心。儿童保健科拥有一流的儿童保健专家,现有在职员工36人,包括医师17名、护理7名、技师11名、专职研究员1名;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17名、初级职称13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博士学位11名、硕士学位12名。
二、优势与特色
儿童保健科主要从事0-18岁儿童体格生长、营养监测和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筛查和诊断,设有营养、生长发育、发育行为、高危儿随访四个亚专业组,年门诊量超过10万人次,外埠患者比例在60%以上,为江苏及周边省份儿童青少年提供优质保健、评估、指导服务。儿童保健科配备有体格测量室、体成分分析室、骨密度测量室、营养评估室、神经发育测评室、视力听力脊柱侧弯筛查室、健康教育室等辅助诊室。近年来引入STRONGkid、Peabody、Griffiths、Dream-C、ASQ等新的测试评估方法;并将脊柱筛查、运动处方、便携式睡眠监测、TAKE心率监测、静息态能量测定等用于儿童超重肥胖的管理,形成一套多学科多模态体重管理流程,助力体重管理年。针对儿童的营养喂养问题、语言发育和构音问题、高危儿发育迟缓等开设线上家长课,科学、有效、便捷的指导家长居家干预。儿童保健科和所在的综合第二党支部发挥专科特色,结合各个健康日,走进乡村、学校、托育园、基层医联体单位等,开展科普讲座、义诊、帮扶等,普惠各地儿童及家庭。
三、主要技术
1、儿童体格生长和神经发育的监测和保健:常规进行儿童的体格生长监测和神经发育筛查,并将具有高危儿,体格生长偏离、神经发育落后的儿童纳入重点监测对象,进行长期随访、评估、指导和干预。
2、儿童营养和营养性疾病的诊治:常规进行儿童饮食行为评估,儿童的膳食分析及食谱制订,指导婴幼儿喂养和口腔功能训练。对各类喂养问题如喂养困难、食欲不振、挑食、偏食、厌奶;各类营养素缺乏性疾病如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等;以及各种生长偏离如肥胖、消瘦、生长迟缓、营养不良等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
3、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根据儿童生长发育和疾病特点,开展多种形式和多种内容的健康教育,其中肥胖儿童的营养和运动管理、婴幼儿营养和喂养、高危儿家庭干预、语言发育和构音障碍的家庭干预等,受到家长普遍好评,并取得明显效果。
主要医疗设备有:
1、 儿童营养状态评估:系统包括体格生长发育测量仪和评估软件、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估软件、饮食行为评估软件等。按照WHO和全国儿童体格发育标准,对儿童身高、体重和头围进行全面测评。通过膳食分析,评价儿童膳食需要量和膳食构成,科学指导儿童饮食和喂养习惯。
2、 体成分分析仪:通过3个不同频率分别在5个节段部分(右上肢,左上肢,躯干,右下肢,左下肢)进行15个电阻抗测量,评价儿童身高、体重、机体蛋白质、骨骼肌、无机盐、体脂肪含量,辅助诊断肥胖及肥胖度、消瘦。
3、 骨密度测量仪:应用超声原理筛查儿童骨骼发育,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4、 视力听力筛查设备:包括检影镜、双目视力筛查仪、耳声发射、声导抗等,筛查眼部、视力、听力等问题,及时转诊干预。
5、 脊柱测量仪:筛查脊柱侧弯等,给予康复指导,及时转诊干预。
6、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测试工具:包括智力和行为发育评估共40多种,用于评价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神经发育水平;为精神发育迟滞、语言发育问题、心理行为问题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并辅助评价治疗效果与判断预后。
7、 IVA测试评估系统:辅助用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和评估。
四、教学科研
儿童保健学教研室还承担了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大学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徐州医科大学等医学院校本科生、儿童保健专业硕士和博士的理论和临床教学,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拓展了TBL、慕课、微课、课程思政等多种教学模式,融合理论考试、随堂考核、见习考核、形成性评价等多种考核体系。近5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局级课题10余项,发表相关高质量论文近100篇。研究成果获中国妇幼健康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参编儿童保健学专著和各种科普读物多本。儿童保健科拥有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累计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80余名。
PI简介
1. 刘倩琦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从事儿童生长发育和儿童营养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科学研究、教学等工作2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相关性疾病的临床诊疗和发病机制。
现为江苏省妇幼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南京市青年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和南京市中青年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现担任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与健康专委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临床罕见代谢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儿童发育与疾病专委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委员、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预防医学会肥胖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妇幼健康研究会生长发育促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保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儿童保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曾在美国、香港、北京、上海等多家顶级儿童医院研修学习,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市级等多项科研课题,其中包括多项临床多中心研究并发表论著(儿童末梢全血和静脉血清检测IGF-1 和IGFBP-3 的一致性研究、健康儿童血清维生素K参考区间的建立、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儿童暴发性糖尿病等),在国内外高质量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2. 陈梦莹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儿童发育行为和儿童保健相关疾病的临床、科学研究、教学等工作15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发育行为和儿童保健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和发病机制。
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变态反应专委会儿童保健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委员,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心理行为专业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妇幼健康研究会青年委员。是《临床儿科杂志》青年编委、《中国儿童保健杂志》青年编委。为美国哈佛大学附属波士顿儿童医院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江苏省及南京市各级课题共计6项,在国内外高质量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包括多项临床研究并发表论著(早期丰富环境改善脑功能用于新生儿期反复操作性疼痛长期影响的研究、早产儿早期反复操作性疼痛影响认知控制网络相关脑区结构和功能发展的研究等)。获得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江苏省“科教强卫”青年人才。获得全国妇幼健康三等奖,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委。
广州路院区:南京市鼓楼区广州路72号 河西院区:南京市建邺区江东南路8号
南京儿童医院版权所有@2008-2019 www.njch.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05036229号-1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1205号